河南省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
Henan Province Ultrasound Quality Control Center |
|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颈部血管超声诊断规范及质量控制方案 |
作者:河南省超声医学质控中心
时间:2023-11-30
浏览:
来源:
字号:【大
中
小】
|
1.操作规范 (1)操作步骤 1)仪器调节 ①通过二维灰阶、动态范围、聚焦点(带)及TGC曲线的适度调节 ,使二维灰阶成像 从近场至远场均匀清晰成像。 ②通过调节图像光滑度与余辉 ,适度选择探头的线密度、余辉、重复脉冲频率、速度 标尺、滤波、血流色彩的平滑度等 ,使彩色血流成像显示为中心层流“亮带”(相对高速血 流带) 、周边相对低速“暗带”(低速血流带) 的“层流”式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频窗清 晰 。当存在重度狭窄时 ,狭窄段的管腔内出现“五彩镶嵌样”或“花彩样”血流成像(图6-7- 4A、B)。 ③通过调整速度量程、基线水平、扫描时间、PW增益等 ,使多普勒频谱显示完整, 频窗显示清晰、不出现“混叠”征 。当动脉狭窄达到中度及以上病变程度时 ,伴随血流速度 的升高 , 出现频窗充填涡流、湍流的频谱特征(图6-7-4C、D)。 2)检查体位 患者取仰卧位 ,头颈部置适宜高度的枕头 , 以患者感觉相对舒适、颈部肌肉放松为 宜。 3)检查动脉 颈部动脉超声扫查常规应包括11支血管 , 即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 (ICA)、颈外动脉(ECA)、椎动脉(VA)、锁骨下动脉(SA)及无名动脉(INA), 应完成整体化检查评估。 图6-7-4 正常与狭窄颈动脉的CDFI与频谱特征 A.正常颈动脉CDFI层流血流成像特征 。正常颈动脉管腔内可见相对高速血流带 , 即 高亮带成像特征(白色箭头) ,层流血流显示相对低速的血流带(黄色箭头) 。B.血流速 度测量 。在高亮带层流区域检测的流速最高 ,收缩期频窗清晰(淡黄色箭头) 。C.颈动脉 狭窄血流CDFI特征 。狭窄段的血流束变细 ,层流带消失 , 出现“花彩样”血流成像 。D.狭窄 段血流速度测量 。颈动脉狭窄段多普勒频谱检测峰值流速252cm/s、舒张末期流速 85.6cm/s,频窗消失(红色箭头)。 4)检查顺序 ①二维灰阶成像:经锁骨上窝扫查 。右侧从INA、左侧从CCA开始 ,连续扫查至ICA- ECA分叉以上(尽可能到达ICA入颅之前段) 。声束从前-后壁或外- 内侧壁垂直扫查、 自 下而上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动态扫查。 ②彩色多普勒成像:通过CDFI模式 ,连续观察INA、SA、CCA、ICA、ECA、VA管 腔内血流成像。 ③频谱多普勒: 以CDFI模式为导引 ,分别检测SA、CCA、ICA、ECA、VA及INA相 关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包括PSV、EDV、RI。 (2)测量参数 1) 内- 中膜厚度(IMT) 以CCA远段(分叉水平下方1.0~1.5cm)、推荐内-外侧壁(减少经前-后壁纵切面检 查气管与胸锁乳突肌的声波干扰)或前-后壁垂直纵切面、远场血管壁测量内膜- 中膜的垂
直厚度(mm),见图6-7-5A。正常IMT<1.0mm; 1.5mm>IMT≥1.0mm为IMT增厚; IMT≥1.5mm为斑块。 2)动脉内径 常规检测CCA远段、ICA球部、球部以远段ICA、VA椎间隙(横突孔之间段)血管内 径 ,单位毫米(mm),见图6-7-5B。 3)斑块测量与描述 ①斑块大小与数量:大小应表述为长(mm)×厚(mm)。单一斑块即单发斑块 。斑 块发生≥2个为多发斑块 ,见图6-7-5C。 ②斑块形态:规则形或不规则形 ,表面纤维完整性评估 。溃疡性斑块应表述为“火山 口”征 ,测量口的宽度与深度≥2.0mm为溃疡形斑块 。CDFI或能量多普勒检查显示血流充填 征 ,见图6-7-5C。 ③回声特征: 回声表述为均质回声(单纯中等回声、低回声、高回声、强回声)或不 均质回声(回声差异≥20%面积)(中等回声为主、低回声为主、高回声为主、强回声为 主、混合性回声)。 4)血流动力学参数检测 分别检测CCA、ICA(球部、球部以远段) 、VA(椎间隙段V2)与V1段(起始 段) 、SA的PSV(cm/s)、EDV(cm/s)、RI。当出现动脉狭窄者 ,应计算狭窄段与狭窄 远段的PSV比值 ,若比值≥4.0(图6-7-5D、E、F) ,狭窄≥70%。若比值>2.5但<4.0,狭 窄为50%~69%。 (3)采集要求 1)二维灰阶成像 清晰显示责任病变的部位、大小(长度mm)与管腔内厚度(mm);病变侧别与被检 测动脉的标识。 2)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血流充盈成像无混叠或外溢 ,血流中心亮带清晰。 3)频谱多普勒 超声束与血流之间的夹角≤60° 。每幅图应包含3~5个连续完整的心动周期频谱 。频谱 尽量放大且不出现混叠;检测动脉侧别标注。 4)病变程度 无论何种病因导致的颈部动脉血管狭窄≥50%或闭塞 ,均应采集存图 。采集要求标准 包括: 责任病变侧别标识、二维灰阶成像与病变大小测量、CDFI和狭窄病变以近段、狭 窄段及以远段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测量(PSV、EDV、RI),见图6-7-5。 图6-7-5 颈动脉内径、 内- 中膜厚度(IMT)、斑块、狭窄测量 A.颈动脉内径测量 , 图中D1为颈总动脉(CCA)远段内径5.2mm,D2为IMT 0.5mm,D3为颈动脉球部内径5.9mm,D4为颈内动脉近段内径3.9mm。B.颈动脉斑块测 量 ,前外侧壁斑块大小为30.2mm×3.9mm,后内侧壁斑块大小为20.5mm×2.9mm。C.颈动脉 溃疡性斑块特征 , 能量多普勒成像呈“火山口”特征(白色箭头) 。D.重度狭窄CDFI,狭窄 段内径纤细(白色箭头) 。E.狭窄段流速测量 ,峰值流速(PSV)531cm/s,舒张末期流速 (EDV)218cm/s。F.狭窄远段流速测量 ,PSV 87.7cm/s,EDV 44.8cm/s。狭窄段PSV/狭窄 远段PSV为6.1,符合颈动脉狭窄70%~99%的诊断标准。 5)结构化数据采集 无论检查结果正常或异常 ,均应存储结构化检测数据 。对于正常检查结果 ,不要求采 集上述图像 ,但应存储结构化检查测量数据 ,见表6-7- 1。
表6-7- 1 颈部动脉超声检测结构化数据 2.报告书写规范 (1)超声所见 常规检查颈部11支动脉(CCA、ICA、ECA、VA、SA、INA)内径、血流速度的对称 性表述 。无名动脉出现病变者单独表述 ,无异常发现者可以不单独描述 。基本内容包括: IMT是否增厚、 内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对称性等 ,对于CCA节段病变者应进行分段表 述。 对于病变动脉要详细描述病变累及的责任动脉、位置、大小(斑块长与厚 ,单位 mm)、描述对应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定结果 ,并进行双侧动脉结构对比性表述。 (2)超声提示 超声提示应遵循基本定性、病变定位、病变程度定量的“三定”原则评估 ,提出超声诊 断。 1)定性 基本病因学鉴别 , 区别动脉粥样硬化与非粥样硬化性病变。 2)定位 确定责任病变动脉的部位。 3)定量 确定责任病变程度 。狭窄病变根据血管内径、血流动力学参数检查结果综合评估 ,确 定小于50%、50%~69%、70%~99%。闭塞性病变要根据CDFI与频谱多普勒检查结果进 一步区别为次全性闭塞或完全性闭塞。 (3)报告模板示例
1)描述性报告示例 正常颈部动脉超声描述性报告示例: 超声所见: 双侧颈总动脉内径对称、 内- 中膜不厚、血流频谱正常、各段血流速度正常。 双侧颈内动脉内径对称、 内- 中膜不厚、血流频谱正常、血流速度正常。 双侧颈外动脉内径对称、血流频谱正常、血流速度正常。 双侧椎动脉内径对称、血流频谱正常、血流速度正常。 双侧锁骨下动脉内径对称、血流频谱正常、血流速度正常。 无名动脉内径正常、血流流频谱正常、血流速度正常。 超声提示: 双侧颈部动脉未见异常。 颈动脉内- 中膜增厚、斑块、轻度狭窄超声描述性报告示例: 超声所见: 双侧(左/右侧)颈总动脉内- 中膜不均匀性增厚、 内径不对称 。右侧颈总动脉远段前 外侧壁可探及___mm× mm(以低回声为主的不均回声不规则斑块)大小、不规则形斑 块 ,导致局部血管内径相对(变细)减小 ,残余内径 mm,原始内径 mm,PSV cm/s,EDV cm/s,血流频谱正常 。左侧颈总动脉血流速度未见异 常。 双侧颈内动脉内径基本对称 ,左侧内- 中膜不均匀性增厚 ,于球部后内侧壁探及 mm× mm等回声扁平规则形斑块形 ,致局部管径相对变细 ,残余内径___mm,原 始内径___mm,血流频谱正常 ,PSV cm/s,EDV cm/s,血流频谱尚正常。 双侧颈外动脉内径对称 ,血流频谱、血流速度正常。 双侧椎动脉内径对称 ,血流频谱、血流速度正常。 双侧锁骨下动脉内径对称 ,血流频谱、血流速度正常。 无名动脉内径正常 ,血流频谱、血流速度正常。 超声提示: 双侧颈动脉内- 中膜不均匀性增厚伴斑块形成(多发)。 右侧颈总动脉狭窄(远段 , %)。 左侧颈内动脉狭窄( %)。 颈动脉中、重度狭窄超声描述性报告示例: 超声所见:
双侧颈总动脉内- 中膜不均匀性增厚、 内径不对称 。左侧颈总动脉中段后内侧壁探及 mm×___mm(不均回声不规则斑块)大小、不规则、不均质回声的斑块 ,导致局部血 管内径(变细)减小 ,残余内径 mm,原始内径___mm,PSV cm/s,EDV___cm/s, 血流频谱无明显异常 。颈总动脉远段内径正常 ,PSV cm/s,EDV cm/s, 中段/远段 PSV为2.7,血管阻力尚正常 。右侧颈总动脉血流速度未见异常。 双侧颈内动脉内径不对称 ,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探及26.4mm×4.5mm(以低回声为主 的不均回声不规则伴点片状强回声钙化斑块)大小、不规则形、以低回声为主、其内探及 点片状强回声的不均质回声斑块 ,导致内径明显(变细)减小 ,残余内径 mm,原始 内径 mm,PSV cm/s,EDV cm/s,血流频谱异常 ,频窗充填 。狭窄远段 PSV cm/s,EDV cm/s,血流频谱呈现低阻力性改变 。狭窄段/狭窄远段PSV为4.2。 右侧颈内动脉血流速度未见异常。 双侧颈外动脉血流速度不对称 ,左侧流速相对升高(代偿征) ,血管阻力相对减小。 双侧椎动脉内径对称 ,血流频谱、血流速度正常。 双侧锁骨下动脉血流频谱、血流速度正常。 无名动脉血流频谱、血流速度正常。 超声提示: 双侧颈动脉内- 中膜不均匀性增厚伴斑块形成(多发)。 左侧颈动脉狭窄(中段 ,50%~69%)。 左侧颈内动脉狭窄(70%~99%)。 2)结构化报告示例 正常颈部动脉超声结构性报告示例: 续表 3.质量控制方案 (1)操作规范的质量控制 应按照上述仪器的调节、颈部动脉规范化操作步骤、测量参数、采集图像的要求 ,对 颈部11支动脉进行连续性检查 ,并保证11支动脉检测的完整性、报告描述的规范化、检查 诊断提示的准确表述、测量与标准切面等指标进行质量控制评估。 (2)存图合格的质量控制 采用抽查报告上的附图和工作站存图两种方式进行存图合格的质量控制。 报告存图合格率=抽查报告存图合格例数/总抽查报告例数× 100%。 存图合格的标准: 1)仪器调节 符合血管超声仪器调节的要求 ,灰阶超声清晰显示所检测的管腔。 2)彩色多普勒 超声探查血流的充盈状态 ,无明显彩色混叠或外溢;“中心亮带”相关的CDFI调节参数 正确调整。 3)频谱多普勒声束血流夹角≤60° , 每幅图包含3~5个连续完整一致的频谱 ,频谱尽 量放大且不出现混叠。 4)存图切面标准、齐全 图像包含体标或文字标识 ,测量点正确 ,存储必要的阳性图像和重要的阴性切面 。双 侧颈动脉可对比存图。
(3)报告书写规范质量控制 报告书写合格率=抽查报告书写合格例数/总抽查报告例数× 100%。 报告书写合格标准:符合报告书写要求 ,基本信息齐全 ,描述和诊断规范 , 内容完 整 ,数据和文字无误。 (4)超声诊断符合率 超声诊断符合率=报告期内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例数/报告期内超声报告有对应病 理或临床诊断总例数× 100%。 在所抽查的颈动脉超声检查病例中 ,对于经其他影像学检查如CT血管造影 (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相关检查 ,和外科手术 或介入治疗血运重建的患者 ,确定为符合率评估的有效病例 ,作为评估超声准确率的参证 依据与准确率比较依据。 (二)颈部血管超声筛查规范及质量控制方案 对于颈部血管超声筛查规范及质量控制方案相关的操作规范、存图标准、报告书写规 范(包括超声所见与超声提示)及质量控制均可参见“颈部血管超声诊断规范及质量控制 方案”。 |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7号 Email:########@126.com 电话:(037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