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麻醉质量控制中心
Henan anaesthesia management quality control center |
|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规范 |
围术期低体温防治专家共识重点摘要(2023版) |
作者:
时间:2023-09-11
浏览:
来源:
字号:【大
中
小】
|
围术期体温管理近年来正逐渐被麻醉医师们重视,手术室内最常见的就是体温降低,除了罕见的恶性高热外,体温在麻醉手术状态往往是降低的,为什么体温会降低呢?有多方面因素,但麻醉相关因素是关键,全身麻醉后这些调节系统被不同程度地抑制,使患者丧失了体温的生理性调节。 正常的体温调节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受到非常精确的调控。人体核心温度变化范围约为1℃,白天的波动范围在零点几度,夜间波动较白天稍大一些。 体温调节控制主要取决于瞬时的『核心温度』,相比之下皮肤温度的快速变化只有在超过6℃/h时,才能诱发体温调节的巨大反应。人体的自主神经调节主要通过激活的前毛细血管扩张、出汗、动静脉分流血管收缩和寒战等。 前毛细血管扩张和出汗反应的阈值相近,通常是同时发生的。血管收缩是机体对寒冷的最常见保护性反应,其触发阈值通常只比出汗阈值低零点几度,这就是为什么机体的正常体温范围可以维持在37℃左右。在很多情况下,寒战阈值与血管收缩阈值之间总能保持相差约1℃。(图1) 麻醉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往往对出汗的阈值都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每一种药物都能大幅度地降低血管收缩和寒战阈值。在患者接受全身麻醉时,常用的用药剂量和用药组合,可以使血管收缩阈值降低到34.5℃左右,从而导致通常只有零点几度的正常温度范围在全麻时增加了10~20倍。 围术期热平衡首先全麻诱导后的1h内,主要是由于血管舒张导致热量从中心部位向外周组织重新分布,使得机体的核心体温迅速下降。热量的再分布是接受全麻和椎管内麻醉患者核心体温降低的最主要原因。随后的2~3h中,由于手术室环境以及术野暴露时身体热量的流失大于自身代谢产热,患者的核心体温呈缓慢的线性降低。直到热量丢失和热产生均衡时或患者体温低至激活温度调节性血管收缩时,患者的核心体温进入平台期,通常在全麻时的平台期体温是34.5℃左右。但之后外周组织仍存在热量丢失,因此机体的热总量仍是持续下降的。 当全麻联合椎管内麻醉时,对体温调节作用的抑制是叠加的,血管收缩与寒战的阈值、增益和最大强度也会降低更多。如果不予保温措施,患者体温会下降更多,即使体温调节被激活,接受联合麻醉的患者的体温调节能力也很差。 围术期体温监测专家共识指出围术期核心体温低于35.5℃可能与心血管不良事件、手术部位感染等不良结局相关。因此体温监测十分重要,应动态连续性监测,涵盖整个围术期, 包括术前、术中和PACU恢复期。每次监测部位和方法应尽可能与进入手术室前保持一致,每隔15~30min监测一次。 围术期体温监测主要为核心体温, 通常外周组织温度比核心体温低2~4℃。在全身麻醉期间,食管或鼻咽通常是最实用温度监测部位,食管的下1/3或鼻孔下10~20cm。直肠或膀胱的温度可反映核心体温的快速变化,适用于评估心肺转流期间外周复温的充分性(盆腔手术除外)。 低体温防治措施结合患者热舒适度,手术患者的体温维持目标为36℃。 术前麻醉医生应对患者『低体温风险』进行分级评估,实施个体化围术期体温管理措施。目前基于患者BMI、 术前基础体温、 手术规模、 麻醉时间等危险因素构建了一个患者低体温风险预测评分表(predictors评分),在此评分基础上研发出围术期低体温风险预测APP(根据风险预测百分数划分,低危为0~<70%;中危为70%~<90%;高危为≥90%)。 预保温是指术前患者接受主动保温的措施以提高储能和低体温阈值,减少核心体温降低和热量再分布。无论是实施椎管内麻醉还是全身麻醉的患者,预保温均有助于维持患者围术期体温正常。 与传导加热系统,如传导型电热毯、 循环水加热系统等相比,充气加温(FAW)设备属于对流加热,是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主动加温方法之一 ,加热后通过空气对流或接触传导使机体加温,较被动保温(棉被、棉毯)可更有效预防围术期体温降低,加速低体温患者复温。 超过1000ml的液体以及冷藏血制品建议采用静脉输液加温设备加温至37℃以上再输注, 但血制品加温不应超过43℃,且不宜采用水浴和微波加温方法。此外还有使用温热腔镜冲洗液或 CO2气腹气体加温等,均可有效减少术中热量丢失。 共识推荐成人术中手术室温度不低于21℃ , 实施儿科手术的手术室温度不低于23℃。当患者出现低体温症状如寒战,首选FAW装置进行保温,若症状无改善,可给予曲马多、镁离子、右美托咪定等药物。具体的围术期患者低体温评估和防治操作流程如图2。 特殊患者的围术期体温管理对于儿童和婴幼儿患者,体温保护相当重要。围术期应动态监测患儿体温变化趋势,新生儿测量部位可选择背部。应选择性使用复合保温方式,如适当提高环境温度(≥23℃), 对暴露体表进行覆盖(可采用保温毯),保证敷料干燥,保温箱转运等等。 剖宫产时感觉阻滞达T4-T6水平,寒战阈值可降低0.6℃,故寒战在剖宫产中发生率很高,约为36%~71%。围术期应采取积极的复合体温保护,减少热量丢失和孕产妇寒战发生率。 严重创伤患者术前推荐测量鼓膜温度,在建立安全气道的患者中,推荐首选食管温度作为核心体温的测量方法。对创伤患者的体温管理强调预防为先, 首先与环境充分隔绝以保留产生的热量,防止传导性热量损失。围术期应积极行复合保温措施以恢复和维持正常体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肝移植患者术中体温变化呈现“V”形,门静脉开放后体温最低,供肝置入腹腔和开放为影响体温最重要的原因。除常规保温方法外,减少供体置入腹腔时与后腹膜接触面积及 “脉冲式开放”或可有效改善肝移植围术期低体温。 对于脓毒症及脓毒症性休克患者,应采取基于症状缓解的个体化围术期体温管理。 参考文献[1] Sessler DI. Perioperative thermoregulation and heat balance. Lancet. 2016 Jun 25;387(10038):2655-2664.[2] 国家麻醉专业质量控制中心. "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防治专家共识(2023)." 协和医学杂志 2023,14(4):734-743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梧桐医学 |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7号 E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0371)65580445 |